阅读历史 |

寻宝全世界 第1945章(2 / 4)

加入书签

檀贴盒,两个大眼睛里闪烁着无数星星!

&esp;&esp;她虽然不懂古董文物的价值,对书法也只知一点皮毛,但诗仙李白的鼎鼎大名,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esp;&esp;要知道,那可是诗仙,那可是中国诗词文化的最巅峰啊!令无数国人都高山仰止,却永远都不能企及!

&esp;&esp;非但琳琳,但凡是个中国人,只要他受过一丁点的教育,都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都不可能不知道诗仙李白有多么伟大!

&esp;&esp;从小到大,这位‘斗酒诗百篇’的诗中滴仙,其所创作的那些意境隽永、美轮美奂的诗词,早已灌满了大家的耳朵,牢牢地刻在了每个人的记忆里!

&esp;&esp;诗仙李白那些才气纵横的美丽诗词,甚至镌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上、融合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早已跟整个中华民族融为了一体!

&esp;&esp;而装在茶几上那个鎏金紫檀贴盒里的法帖,居然是诗仙李白的真迹,这能不让人为之疯狂吗?

&esp;&esp;看到大家纷纷坐下,情绪稍稍平复了一点,叶天这才微笑着继续说道:

&esp;&esp;“没错,这个浮世绘风格的鎏金紫檀贴盒里装着的,的确就是那件著名的、让国画大师谢稚柳先生临终时依旧心心念念的李白真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

&esp;&esp;公元753年,也就是天宝十二年,诗仙李白游历幽州后来到历阳,当时正值大雪纷飞,历阳县丞设宴招待李白,在席间,李白兴致颇高,频频举杯畅饮。

&esp;&esp;跟以往一样,在醇酒美食的助兴之下,李白赞赏历阳的山美、水美、酒美,唯独人不美,因为没有人陪他喝酒,于是在席间赋诗,《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esp;&esp;‘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为这场酒宴留下了最完美的注脚,流传至今。

&esp;&esp;据传说,李白做这首诗的同时,也借着酒兴将其书写了下来,然后赠送给了与他关系不错的日本遣唐使,日本遣唐使随即将这幅李白真迹带回了自己国家。

&esp;&esp;这幅法帖被遣唐使带到日本之后,就被奉为日本国宝之一,长期收藏在日本福冈县太宰府市的筑紫观音寺,到江户时期成为了小仓藩藩主细川家族的私藏。

&esp;&esp;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废藩置县,旧藩主本人必须搬到东京居住,业已没落的细川家族被迫出售这幅法帖,同时还出售了其它一些中国古董文物。

&esp;&esp;后来几经辗转,这幅诗仙真迹,《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于上世纪中期被日本著名的古笔收藏家明日香宁范收入囊中,收藏于其位于京都的书木书库中”

&esp;&esp;听到这里,现场这几位顶级古董书画鉴定专家和著名书法家,都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纷纷冲叶天竖起了一根大拇指,满眼的赞赏。

&esp;&esp;同时,这几位老爷子也暗自感慨不已。

&esp;&esp;眼前这小子真是个怪物啊,不但运气好到了极点,而且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并无所不精,谁见过这样的家伙啊,实在太吓人了!

&esp;&esp;叶天冲这几位老爷子轻轻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接着说道:

&esp;&esp;“为了考证《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贴》的真伪和历史文化价值,明日香宁范及其后人曾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跟中国文博界就这幅珍贵的法帖进行了深入交流。

&esp;&esp;1986年4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古董书画鉴定组组长的谢稚柳先生,去日本考察时曾经见到此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谢老先生鉴定这为诗仙的真迹。

&esp;&esp;谢老先生在寄给陈佩秋先生的家书中提到:‘惊见李白嘲王历阳帖,笔力劲健,气势遒迈,书风符合唐代法书风格,为唐人墨迹,许李白真迹谓然,尤足珍也’。

&esp;&esp;1987年,明日香宁范曾带这本法帖来中国,求教于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史老先生,史先生组织了大批顶级专家学者对其进行鉴定与考证。

&esp;&esp;鉴定团队里有北大中文系的几位著名教授、有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的几位专家学者、还有故宫的几位老先生,大家一致认为,这就是一幅唐代书法作品。

&esp;&esp;大家又拿这本法帖跟故宫馆藏唯一的李白书法作品,《上阳台贴》,进行了一番仔细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非常振奋人心,更加肯定这就是李白的书法作品”

&esp;&esp;说到这里,来自故宫的金老突然插话说道:

&esp;&esp;“没错,当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