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昭行 第311章(2 / 3)
之事,既上战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江云鹤缓缓开口:
&esp;&esp;“能不能回来,要看手中的刀枪。”
&esp;&esp;“不愧是侯爷。”林知清似乎是在夸江云鹤,但语气并不热络。
&esp;&esp;她转向周崇正:“周大人,上战场之前知会家人,乃是很正常的事。”
&esp;&esp;“再者,每个人临上战场之前,都是抱着死意去为大盛拼杀的。”
&esp;&esp;“交代后事,是我父亲每次上战场前都要做的事,因为他无法断定自己哪一次就回不来了。”
&esp;&esp;“如若一句这样的话,都能成为我父亲通敌叛国的证据,请恕我不能接受。”
&esp;&esp;“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esp;&esp;说着,她俯下身子,迟迟不愿起来。
&esp;&esp;刑部尚书见状,缓缓开口:
&esp;&esp;“周大人,根据大盛律例来看,这几个人的供词确实不能证明林从戎是否通敌叛国。”
&esp;&esp;堂下的江流昀看着刑部尚书,眉宇间出现了一丝不满。
&esp;&esp;他听出来了,刑部尚书如今在偏帮林家。
&esp;&esp;周崇正拿起卷宗,开口道:“其余证人皆已入土,此三人乃是仅存的证人,证词虽有缺漏,但依然可以作为参考……”
&esp;&esp;林知清微微皱眉,她刚想开口说话,却没想到一直没有开口的王渊提出了异议:
&esp;&esp;“周大人,边缘证人的证词确实证明不了什么,若将其记录在册,并无任何意义。”
&esp;&esp;此言一出,林知清身体一顿。
&esp;&esp;刑部尚书嘴角微微勾了勾:“正是如此。”
&esp;&esp;周崇正以极快的速度瞥了一眼江云鹤,见江云鹤没有开口,轻咳一声:
&esp;&esp;“既然二位大人皆认为证词无效,那便无效。”
&esp;&esp;“大人英明。”林知清缓缓直起身子。
&esp;&esp;她第一时间看向王渊,只见王渊神情颇为严肃地盯着周崇正,并没有注意堂下的情况。
&esp;&esp;很显然,方才王渊开口,只是在履行他的职责。
&esp;&esp;三司的分工其实非常明确。
&esp;&esp;大理寺聚焦案件事实,追问犯人行为细节,比如作案时间、动机等。
&esp;&esp;刑部聚焦律法适用,主要关注犯人行为是否符合某条罪名,是否触犯律法。
&esp;&esp;御史台聚焦程序合法,主要关注证物、证词是否伪造,证人是否被胁迫,若发现此类情况,可当场弹劾官员。
&esp;&esp;三司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互相制衡的。
&esp;&esp;王渊的开口,倒是让林知清有些意外。
&esp;&esp;她本以为王渊不喜林家,会在会审之时偏向江家,但没想到此人还算尽职尽责。
&esp;&esp;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esp;&esp;仅凭一句话就判定王渊是敌是友,为时尚早。
&esp;&esp;因为即便那三人的证词被推翻了,江家父子依旧十分淡定。
&esp;&esp;也就是说,此事对林家算是收获,但对江家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esp;&esp;他们如此淡定,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林知清没有证据。
&esp;&esp;没有证据,就不能证明林从戎的事与江云鹤有关。
&esp;&esp;他们之所以提前进行三司重审,就是想在林知清手头上没有证据的时候让事情盖棺定论。
&esp;&esp;第386章 时间争夺战!
&esp;&esp;这一点,倒是让林知清确认了另一件事。
&esp;&esp;严鹬,应当没有落在镇远侯府或大理寺卿手里。
&esp;&esp;先前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她的重心偏向重审一事,倒是没有仔细思考镇远侯府将重审的事往前推的深层次意义。
&esp;&esp;严鹬!
&esp;&esp;严鹬是关键!
&esp;&esp;在镇远侯江云鹤的视角当中,严鹬同郑阔关系密切,来历成谜,乃是最大的威胁。
&esp;&esp;如若严鹬被抓,那么这种威胁就没有了,也没必要提前重申。
&esp;&esp;只有一种可能,镇远侯府怕严鹬扭转乾坤,于是想趁着这个焦点人物失踪的间隙,解决林从戎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