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2 / 3)

加入书签

过来投靠他们。

&esp;&esp;“嗯,”雍少阑收下了信,没做表态:“去吧。”

&esp;&esp;过了午时,羊汤炖好了,文泉将两碗热乎的羊汤端到了县衙。

&esp;&esp;雍少阑把看完的信拿给了文泉:“写封回信,送到玉京。”

&esp;&esp;现在这个情况,赵承那边肯定会清查身边有背叛之心的人,这信一旦送到玉京,那送信之人一定会被处决。

&esp;&esp;他家王爷这意思是一对玉京大“清洗”了。

&esp;&esp;文泉点了点头,拿了信出了县衙。

&esp;&esp;雍少阑端着食屉,上了赵言的房间,发现少年还在看书。

&esp;&esp;自跟着雍少阑开始打仗,赵言就开始认真学习了,文泉就是他的老师,除了看一些古籍之外,他还要每天学习一些兵书。

&esp;&esp;每天六点起,十点休息。

&esp;&esp;赵言揉了揉惺忪的眼皮,把手里的书合上,起身接过雍少阑手里的食屉放在了桌子上,没去关注雍少阑给他带了什么好吃的,只是一把勾着雍少阑的脖子,吻了上去:“快半个月没见了,亲亲你。”

&esp;&esp;雍少阑经常去前线指挥,一走就是小半个月,雍少阑说前线不安全,不让赵言去,赵言就只能乖乖跟在大本营最后面。

&esp;&esp;雍少阑回应着少年的吻,撬开唇瓣,含住湿滑的小舌,吻罢他揉了揉赵言的脑袋:“吃饭吧,今天有肉吃。”

&esp;&esp;外出打仗,将士们吃什么雍少阑就吃什么,赵言自然也不想例外,一连半个月吃的都是干饼和汤饭,偶尔会有一点咸菜之类的,不过都是当地的百姓送的。

&esp;&esp;赵言点了点头,打开食屉,里头放着两盅冒着热气儿的羊汤,大块肋骨肉占了一大半陶罐:“哇,今天刚好下雪了,这么冷的天儿,吃这个暖身子。”

&esp;&esp;赵言把陶罐拿出来,抬眸看了看雍少阑:“是特意给我做的,还是大家都吃这个?”

&esp;&esp;雍少阑把勺子拿给赵言:“大雪天不宜出兵,闲来无事,让他们自己把带着的羊宰了。”

&esp;&esp;“都有。”

&esp;&esp;“行吧,那你还有钱吗?”赵言知道出兵之后的军饷一直都是雍少阑在出,他之前也没钱,也没办法帮上雍少阑,如今金陵军和辽东军汇合了,雍少阑若是缺钱,他可以找舅舅借:“不够的话,我找舅舅借。”

&esp;&esp;“金陵军都自顾不暇了,”雍少阑把碗里的羊肉挑出来,放在赵言碗里:“你以为那几万金陵军是怎么来的?”

&esp;&esp;“金陵的虎符在赵承手里,你舅舅是招募的民兵,一直打到这里,又要顾忌名声不能屠城,恐怕已囊中羞涩。”

&esp;&esp;“军饷尚够用,不必担心。”

&esp;&esp;赵言小脸一红,小口喝汤:“好吧,那就靠你了……”

&esp;&esp;“就是我也没啥能帮上你的,怪不好意思的。”

&esp;&esp;雍少阑:“……”

&esp;&esp;赵言眼大肚子小,吃了两口肉喝了半碗汤就饱了,靠在椅子上揉肚皮:“撑死我了……!”

&esp;&esp;雍少阑的目光从少年脸上落到他腰腹间,抿了口清汤,淡淡道:“有。”

&esp;&esp;“啊……”赵言疑惑不解,“啥呀?”

&esp;&esp;雍少阑:“我今晚回来住。”

&esp;&esp;赵言:“……”

&esp;&esp;胸脯已经开始疼了。

&esp;&esp;……

&esp;&esp;晚上亥时,大雪还是不曾有停歇的意思。县衙内的厢房中,狂风卷着雪花拍打着窗棂。

&esp;&esp;书案前,赵言把今天看的书的笔记认真写了下来,递给了书案对面的文泉:“还请先生过一眼。”

&esp;&esp;文泉自小便是雍少阑的伴读,学识渊博,赵言提出来要学习的时候,雍少阑便让文泉每日指导学习,璇玑负责教他体育,但是因为前线太忙,璇玑没啥空,文泉便都教了。

&esp;&esp;“殿下客气了。”文泉给的例子是先朝一位皇帝,因为是过继成了皇帝,就应该认谁当爹和文武大臣发生的争论。

&esp;&esp;赵言的答案是,认自己的爹。

&esp;&esp;其实他不懂这种事情有什么好争辩的,两个爹都是死人,认谁不都一样。他倒是觉得那群逼人的大臣有点迂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何要墨守成规。

&esp;&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