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阳大人升职记 第128章(2 / 4)
&esp;&esp;叶阳辞背对延徽帝,哂笑地看着萧珩,出口的语气却凄清:“萧珩,是你行差踏错,今日我不得不斩情丝、清君侧。来日你正国法,我当为你祭酒三杯,大哭一场。”
&esp;&esp;他举袖拭了拭眼角不存在的泪痕,转身对延徽帝语出惊人:“陛下,臣方才从精研院方向过来,见承天门前剑拔弩张。叛军陈兵五龙桥前,守军在城头严阵以待。秦深那厮祭出棺材大法,用他父亲的遗骨打动了长公主殿下。殿下在城头痛哭她的三弟,一声接一声地唤着‘阿榴’呢!”
&esp;&esp;延徽帝面上变了色。
&esp;&esp;秦折阅主动请缨镇守皇城大门,他还当她护弟情深,原来心里真正挂念的,不是他这个活着的二弟,而是早已死去多年的三弟!
&esp;&esp;万一秦深以当年的真相说服她,或以权利诱动她,她临阵倒戈,甚至引狼入室……
&esp;&esp;延徽帝问叶阳辞:“若是连皇姐也不值得信任,承天门还有谁能镇守?”
&esp;&esp;叶阳辞垂目想了想,答:“程重山可为主将,薛图南为监军。”
&esp;&esp;延徽帝思索后,微微颔首。
&esp;&esp;叶阳辞又道:“只是临阵换将,怕将士们非议,也使得长公主殿下心寒。”
&esp;&esp;延徽帝冷声道:“她心寒?朕还心寒呢!三十年姐弟为伴、君臣之情,竟还比不上早死之人在她心中的地位更重!”
&esp;&esp;他顾不上包扎左臂伤口,当即提笔去写诏书,命程重山与薛图南接任皇城守备,所有守军听其指挥。
&esp;&esp;叶阳辞低眉敛目地站在桌旁,注视着朱墨在黄帛上笔走龙蛇,微微一笑。
&esp;&esp;第157章 这是崭新的一日
&esp;&esp;延徽帝将守军换将的亲笔手谕交予叶阳辞。
&esp;&esp;叶阳辞顺势求情:“陛下,叶阳侍医在天牢里关了两日,反省己过,如今已知错了。”
&esp;&esp;延徽帝如何不知是自己怀疑错了人,但他是天子,焉能有错?叶阳辞这么一说,给了他足够的台阶,他便借坡下驴:“既然知错,便放出来吧。身为侍医,今后当对皇子们一视同仁,不得有亲疏厚薄之分。”
&esp;&esp;叶阳辞心中冷笑,拱手道:“臣替舍妹恭领圣诲。”
&esp;&esp;延徽帝说:“你带一队女骑去承天门传诏,其余留给朕,朕要肃清宫中附逆,重掌宫禁。”
&esp;&esp;叶阳辞领旨,携两百女骑出宫,赶至皇城承天门。
&esp;&esp;他一身官袍,手捧圣旨,登上城楼时,见下方乌泱泱的渊岳军,黑云压城城欲摧一般,气势慑人。而大军最前方的秦深,单枪匹马,卓然站立在五龙桥上,只一眼便将他心神夺去了。
&esp;&esp;叶阳辞近乎贪婪地多瞧几眼,定了定神,又见赵夜庭率一队霜钺营骑兵自后方匆匆赶来,与秦深附耳交谈片刻,将俘虏来的一伙远西医士、一个装文书的木箱、几个关着连体双兽的笼子,与九皇子秦泓越的尸体一并交予秦深。
&esp;&esp;秦深面露诧色,但也诧然得有限,似乎先前已有所耳闻,只是不知细节、未见实证,而今人证俱全,其罪行比想象的更令人发指。
&esp;&esp;叶阳辞伸手入袖袋,摸了摸秦深的回信——自从渊岳军重现人间,他便与秦深取得了联系,以游隼往来送信,早在上个月便将自己对精研院的初探与猜测,在信中告知了对方。
&esp;&esp;秦深率军南下,多数时间行踪不定,故而不能依靠各府城的鸽署传信,更要避免走漏消息。为此叶阳辞从山东临清州特意借了个人,随同在秦深身边,专门负责训练游隼、收发情报。
&esp;&esp;此刻东方既明,第一缕晨晖即将洒向大地,远西精研院的十年内幕也即将曝露于天光之下。于是叶阳辞决定先静观其变,待城下的这盘棋收官,再发难不迟。
&esp;&esp;秦深的声音很快铿然传到城头:“侄儿还要三问姑母——举国税豢养邪医,戕害亲儿与百姓,以窃命之术谋求长生不老,这是为君之道吗?!”
&esp;&esp;这一问,比前两问掀起的波澜还要大。城头场下先是陷入短暂的死寂,仿佛所有人都在呆滞中试图理解他的言下之意,继而清醒,继而震惊,再继而才是全军哗然!
&esp;&esp;就连拄刀而立的长公主秦折阅也摇晃了一下身躯,脑子只两个念头缠绕:果然是一群不干人事的西夷鬼医!秦檩,该来的报应终归要来……
&esp;&esp;待到周围声浪稍定,秦深才继续说道:“十四年前,一群医士漂洋过海而来,他们为泰西诸国所不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