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八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李富贵借着建立防御据点这件事打算把苏北这块自己的领地巡视一遍,起码他自己认为现在苏北是他的地盘了。为此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计划,和仔细的准备,他派出了一批精细的手下为自己打前站,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探察民情,最好能把当地的一些悬而未决的案子弄清楚,这样李大人就很容易树立一个青天大老爷的形象,将来再找几个抢手弄出一部李公案来,侦探小说自己倒还记得一些,另外李富贵又为自己设计了一套着装,在官服外面加了一件军大衣,需要让老百姓一眼就认出自己,否则自己做了好事如果被记到清廷的头上那岂不是很冤。这一路上李富贵轻车简从、嘘寒问苦,倒真的给他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有时候李富贵自己也感到好笑,老百姓还真是好骗,就自己干的那点事,居然已经有人供自己的长生牌位了。了然亭是淮河北岸的一处名胜,修建的古朴大方,李富贵在这里欣赏景色时忽然有所感悟,就坐了下来整理起自己的思路。现在汛期还没有到,露出一片白沙铺成的河滩,远方大片的芦苇荡中已经显出了绿色。这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天气,李富贵一边品着酒,一边望着那厅外肃杀却又带有一丝生机的景色。长久的凝视着那浑浊的河水,忽然一个念头在他胸中升起,急忙把目光移回到石桌上的地图,也就在这时一道闪电裂过长空,仿佛上苍在呼应他一般。李富贵一边死盯着地图一边整理着自己混乱的思绪,他也对自己产生的这个念头感到恐惧。李富贵一边在地图上画来画去,一边喃喃自语:“历史上黄河必然还有一次改道,从郑州这里改为向东而不是现在的向东南方向,在山东境内转向东北最后注入渤海。黄河改道一向都是与洪水决口有关,也就是说在郑州,黄河北岸曾经决口,咦?会不会使蒋介石炸花园口造成黄河改道呢?不对,我记得那次是炸的南岸,把江苏和安徽都淹了。如果我在今年的汛期把北岸炸掉,黄河应该会改道吧,位置嘛还是郑州吧。”李富贵太过专注于地图,没有发现天空中的闪电已经一个接着一个,亭外的那些护卫们虽然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可也不禁在这自然界的伟力面前微微颤抖“娘的,今年真是邪了门了,才入春怎么就打这样狠得雷。”卫兵甲说到。“是啊,大哥,你看咱们司令是不是有些神道,这样的天气他还能在亭子里稳稳的坐着看书。”卫兵乙偷偷的向亭子里瞟了一眼。“嘘,司令可不是普通人哪,你看司令很少出来看风景,今天一出来雷就打成这样,说不定这雷都是司令招来的,用来避邪或者改风水什么的。咱们还是盯仔细些,有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看到李富贵还沉浸在自己的计划中,我实在是气不打一处来,本来我已经不大想再管他的事了,可这次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混蛋,这样丧尽天良的主意你都想得出来,你还算是人吗?看到外面打雷了吗,那是老天爷要收你啊。”“欧,雷打得真厉害呀,你不是不信老天了吗?。其实我也就是随便想想,你就敢说从来没想过‘我要有核弹就把世上的人都炸死’?没有?你就不要装了,我们两个双位一体,你有什么事能瞒得了我。就算你没想过把世上的人都炸死,你敢说你就没有对某些人动过杀机,你不经常想杀你前面坐的那个王晓明吗,人家不就是长得高了一点外带喜欢把头摇来摇去嘛,我要是因此说你是马加爵第二你肯定不服。诛心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我们不去做它,水至清则无鱼,来,咱们只是讨论一下,用不着那么着急。其实呢这件事我也确实有点拿不定主意,从刚才开始我就在等你了,来一杯怎么样,上好的葡萄酒。”“假惺惺,你又不是不知道自从由你接管这个身体以后我就没有在吃喝过任何东西。”“哎,客气一下又有什么关系,来,说说你的看法。”“你知不知道这样做会死多少人。”“大概一百万吧,我还没仔细算。”

“一百万哪,一百万同胞啊,不是非洲的饥民,也不是阿三,那都是自己的同胞啊!”“我也知道那些是自己的同胞,不过我认为既然黄河一定会改道,那么这一百万人也就一定会死,只是早迟而已,没有太大的区别。”“胡说,迟些改道那些人就能多活几年,怎么能说没多大区别。”“好像不对啊,如果黄泛区人口密度不变,人口组成结构也不变的话,那么淹死的人数和平均年龄应该也不变,并不会因为洪水晚来几年大家的寿命就变长了,因为老人会自然死亡,婴儿会出生,这样就会拉低平均年龄。其实从法理上说这种做法叫紧急避险,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大的损失而选择较小的损失,就跟当年行洪一样。”“人的生命是无价的。”“谁说的,你以为那些智将每天掐着指头在算什么,不就是在算这次交易自己是不是能多赚几个人头吗。人的生命如果是无价的,那战争的胜负还有什么意义呢?”“哼哼,好,我倒想听听你怎么算这两种损失的差别。”“我是这么算的:不管我们炸不炸,黄河都要决口,都要死一百万人,如果我们炸了呢,从此以后江苏就不会再受黄河泛滥之苦,我们也可以安心搞发展,这样一算炸黄河当然损失要小,而且炸得越早损失就越小。”“别我们我们的,你想干这种缺德事还要拉上我,你就那么确定黄河会在近期改道?如果历史上它五十年后再改道呢?那时候就有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